:::

詳細內容

書目封面

伊川擊壤集
到館調閱古籍 申請數位授權

詳目顯示

詳目顯示
正題名伊川擊壤集
拼音題名Yi chuan ji rang ji
作者姓名邵雍
四部類目集部-別集類-宋遼元金之屬-北宋
序跋者邵雍
邢恕
收藏印記 「蓉/鏡」朱文方印、「芙/川」白文方印二(大小不同)、「江/左」朱文長方印、「玉蘭/堂」白文方印、「逍遙/遊」白文長方印、「古吳/王氏」白文方印、「季振宜/藏書」朱文長方印、「嚴蔚」白文長方印、「毛襃/之印」朱文方印、「竹塢」朱文長方印、「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姚氏/畹真」白文方印、「芙初/女史」朱文方印、「汲古/閣」朱文方印、「菦圃/收藏」朱文長方印、「小琅嬛清閟張氏收藏」朱文橢圓印、「孫印/原湘」白文方印、「華/伯氏」白文方印、「停雲」朱文圓印、「張印/蓉鏡」白文方印、「嚴蔚/豹人」白文方印、「六止/居士」白文方印、「周氏/公瑕」白文方印、「望雲/書屋」朱文方印、「神鬼/守之皆/敬服」白文方印、「善本」朱文長方印、「吉金/樂石」白文方印、「赤松/黃石」白文方印、「宋本」朱文橢圓印、「振宜」白文長方印、「虞山張蓉/鏡鑒藏」朱文長方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朱文長方印、「二酉齋藏書」朱文長方印、「玉壺/草堂」朱文方印、「虞山張蓉/鏡鑒定/宋初善本」朱文長方印、「宋刊/奇書」朱文方印、「陳鑾/曾觀」白文長方印、「御史/之章」白文方印、「季印/振宜」朱文方印、「滄/葦」朱文方印、「味/經」白文方印、「味經書/屋收藏」白文長方印、「蓉」「鏡」朱文連珠方印、「蓉鏡/珍藏」白文長方印、「王(?)元(?)/晉(?)人(?)」白文方印、「琴川張氏小/琅嬛清閟/精鈔祕帙」朱文長方印、「蓉鏡/私印」朱文方印、「淫讀古書/甘聞異言」白文長方印、「得一日閒/為我福」白文長方印、「琴川張線氏小瑯嬛/福地繕鈔祕冊印」朱文長方印「曾藏/張蓉/鏡家」朱文方印、「淨/照」白文方印、「張」白文長方印、「張伯元/別字/芙川」白文方印、「心香/一瓣」白文方印、「蓉鏡/珍藏」朱文方印、「在處有/神物/護持」朱文方印、「琴川張/氏小瑯/環福地/藏書」朱文方印、「虞山張/蓉鏡芙/川信印」朱文方印、「蓉鏡/過眼」白文方印、「成此書/費辛苦/後之人/其鑒諸」朱文方印、「小瑯嬛/福地繕/鈔珍藏」白文方印、「蓉/鏡」白文方印二(大小、字形不同)、「芙川」朱文橢圓印、「長壽/富貴」白文雙龍方印、「虞山/張氏」朱文方印、「清河/世家」朱文大方印、「懷古/情深」白文方印、「皕硯/齋」朱文方印、「懷古/情深」白文方印、「芙川/珍賞」白文方印、「張蓉/鏡印」白文方印、「松柏之年」朱文圓印、「清河」白文長方印、「游心太古」朱文長方印、「守學好古」朱文圓印、「小琅嬛福地」朱文長方印、「味/經」朱文方印、「白/蕃」朱文方印、「黃印/丕烈」朱文方印、「張蓉/鏡印」白文長方印、「得者/須愛/護」朱文方印、「丕/烈」朱文扁方印、「芙/川」朱文方印、「常行/忍辱」白文方印
版本南宋末期刊本配補明初仿宋刊及鈔本
卷數二十卷, 集外詩一卷
裝訂線裝
附註項有微捲、精裝複製本
題跋釋文伊川擊壤集二十卷集外詩一卷六冊 宋邵雍撰 南宋後期刊本配補明初仿宋刊及 鈔本 清黃丕烈、孫原湘、胡靜之、邵淵耀、錢天樹、丁白曾各手書題記或觀 款 (10080) 此殘宋刻本伊川擊壤集,祇三、四、五、六卷,一、二卷已抄補,餘皆失之 矣,收藏家圖書,如竹塢、玉蘭堂、古吳王氏諸章,皆明代故家,余所藏書多有 之,至毛、季兩家尤彰彰較著者也,惟周氏天球所見僅此書,當亦不偽。余檢延 令書目,載此書為宋板,與此同,二十五卷之目,恐是誤處,蓋宋代書目皆云二 十卷,延令所藏奚以過之?五者,衍字也。惜傳之又久,僅存此卷數耳。余與殘 宋本李文饒會昌一品制集同得于嚴二酉齋,吉光片羽,寶何如之!蕘圃。 康節先生擊壤集,寓易理於韻語,所謂俯拾即是與道大適者,其風韻勝絕 處,後來惟陳白沙得其元凝,此事可為知者道,難與偽人言也。此宋刻殘本係季 滄葦家物,僅存三、四、五、六四卷,首二卷亦季氏舊抄,黃蕘圃得之嚴二酉, 自第十一卷至二十卷,以元時翻宋本補之,尚缺第七至第十卷,復假愛日精廬所 藏元鍥本抄足,遂成完帙。百宋一廛賦所云證擊壤於泰興是也。今蕘翁往矣,此 書歸之張生芙川,芙川屬為識之如此。 直齋書錄解題載擊壤集二十卷,予家舊藏明本,部帙雖全,而僅有八卷,暇 輒玩味之,尤愛其四言詩,知康節先生之學,其精蘊畢聚於此,無名公傳一篇見 之矣。竊以為讀周程張朱之書,日就整齊嚴肅,讀康節先生之詩,不覺瀟灑出 塵,其詩為知道者之言,可以上追靖節,後來惟白沙翁庶近似之。今年春,吾邑 扶川張兄復以古本二十卷見眎,其三、四、五、六卷蓋宋刊也,當其付梓時,去 先生之世未遠,未知蓄書之人曾築行窩,迎先生飲酒吟詩其中否,惜無由而詢 之。道光九年四月朔旦,跋於清水書塾中。梅城外史胡靜之。 擊壤集為明人所刊者,竄易次第,妄加評注,盡失本來面目,元槧本典型尚 存,已足以供披誦,矧宋代遺籍,歷為鑒家藏弆,其可以斷圭零璧而弗加珍重 耶?吾家墨寶,今乃為芙川所有,歆艷之餘,輒以呂覽語自解曰,去其荊而可 矣!道光辛卯,邵淵耀識。 康節先生吟詠,大半都見道之言,取其辭暢理足,令人心領神會,固無藉乎 艱思力索,與苦吟之士爭一日短長也。是為宋槧殘本,只存第三至第六四卷,前 序及兩卷已出舊時抄錄,昔藏黃蕘圃先生處,芙川張君不惜重值購得之,精抄第 七至第十四卷,其後十卷復覓得元刻本補全,仍快事也,從此可與也是園百衲本 史記並足千古矣,抱殘守缺,愛護如頭目,非真知篤好者安能如是耶?泰興季氏 藏此書時尚完善無闕帙,曾幾何時,祇剩此吉光片羽,始知古籍之易於散亡,益 可寶貴也!道光十四年甲午七月二十三日,錢天樹。 甲午七月二十有六日,錢天樹重讀一過,細審第一卷九頁及第二卷六頁、第 七頁「比至春初已數番」七字,是明雅宜山人王履吉所書無疑。時連霄大雨,門 外如通渠,咫尺不能往來。 戊午五月過栞川,訪芙川先生,出示殘宋本擊壤集,雖非完璧,已可寶貴 矣!吳興丁白曾觀。
出版年(中曆)南宋末
出版年(西曆)1225-1279
數量6冊
高廣(匡19.6 x 13.1公分)
書號10080
索書號402.52 10080
登錄號10080
來源古籍影像檢索資料庫
現藏者國家圖書館
現藏者國家中華民國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