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
書目封面
詳目顯示
詳目顯示 | ||
---|---|---|
正題名 | 營造法式 | |
拼音題名 | Ying zao fa shi | |
作者姓名 | 李誡 | |
四部類目 | 史部-政書類-民生之屬 | |
序跋者 | 李誡 | |
序跋 | 「進新脩營造法式序 李誡」 | |
收藏印記 | 「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25306D}圃/收藏」朱文長方印、「張/蓉鏡」朱白文方印、「芙川/氏」朱白文方印、「渭仁/借觀」朱文方印、「蓉鏡/珍藏」朱文方印、「郁印/松年」白文方印、「泰/峯」朱文方印 | |
版本 | 清嘉道間(1796-1850)琴川張氏小琅嬛福地精鈔本 | |
卷數 | 三十四卷, 附看詳一卷, 目錄一卷 | |
裝訂 | 線裝 | |
版本行款 | 10行, 行23字, 注文小字雙行, 字數同, 雙欄, 版心白口, 雙魚尾 | |
題跋釋文 | 營造法式三十四卷附看詳一卷目錄一卷八冊 宋李誡撰 清嘉道間琴川張氏小琅 媼輻地精鈔本 清張蓉鏡、孫原湘、黃丕烈、鄭德懋、張金吾、褚逢椿、邵淵 耀、陳鑾、錢泳等手書題跋 又王婉蘭手書孫鋆題記 (04883) 營造法武自宋槧既軼,世間傳本絕稀。相傳吾邑錢氏述古堂有影宋鈔本,先 祖觀察公求之二十年,卒未得見。庚辰歲,家月霄先生得影寫述古本於郡城陶氏 五柳居,重價購歸,出以見示,以先祖想慕未見之書,一旦獲此眼福,欣喜過 望,假歸手自影寫,圖像界畫則畢仲愷高弟王君某任其事焉。自來政書考工之 屬,能羅括眾說,博洽詳明,深悉夫飭材辨器之義者,無踰此書,陳振孫直齋書 錄解題,以為超越乎喻皓木經者也。謹按:四庫全書本係浙江范懋柱天一閣所 進,內缺三十一卷木作制度圖樣,賴有永樂大典所載,以補其缺,則是書之罕 觀,益可徵焉。至看詳內稱書凡三十六卷,而此本僅三十四卷,余所藏宋本續談 助,亦載是書,卷數與是本同,蓋自宋時已合併矣。吾邑藏書家自明五川楊氏以 來,遞有繼起,至汲古、述古為極盛,百餘年來其風寢微,今得月霄之愛素好 古,搜訪秘笈不遺餘力,儲蓄之富,幾與錢、毛兩家抗衡,以蓉有同好,每得奇 籍,必以相示,或假傳鈔,略無吝色,其嘉惠同志之雅,尤世俗所難,錄竣因書 數語,以識欣感,而又以傷先祖之終不獲見也。道光九年辛巳夏六月,琴川張蓉 鏡識於小瑯嬛福地,時年二十歲。 從來制器尚象,聖人之道寓焉,規矩準繩之用,所以示人以法天象地、邪正 曲直之辨,故作為宮室臺榭,使居其中者,寓目無非準則,而匪僻淫蕩之心以 遏,匪直為示巧適觀而已‧宋李明仲營造法式,紹聖中奉敕重修,內四十九篇原 本經傳,講求成法,深合古人飭材庀事之義,其三百八篇亦皆自來工作相傳,經 久可用之法。明仲固博洽之士,故所述雖藝事而不詭於道如此。顧宋槧既不可 得,四庫全書本亦范氏天一閣所進影抄宋本,內缺三十一卷木作制度圖樣,從永 樂大典中補入。至人間傳本絕少,向聞錢遵王家有影宋完本,淵如觀察兄嘗寓書 子和及余,屬為購求,徧訪不得,事閱二十餘稔矣。今年秋,子和孫伯元以此本 見示,云假之張月霄,月霄蓋新得之郡城陶氏書肆者,伯元手自抄錄,并倩名手 王生為之圖樣界畫,從此人間秘笈,頓有兩分,為之歡喜慶幸,惜淵如、子和之 不得見也。述古書目稱道元度得營造法武,中缺十餘卷,先後搜訪借抄,竭二十 餘年之力,始為完書,圖樣界畫,費錢五萬,命長安良工,始能措手,前人一書 之艱得如此。今伯元年正少,愛素奸古,每得奇籍,輒自抄寫,即此書之圖樣界 畫,費已不貲,故精妙迥出月霄本上,以余與子和積願未見之書,伯元能以勇猛 精進之心成此善舉,子和為有孫矣!為識于卷尾,以告後之讀是書者。嘉慶二十 五年七月望後,心青居士孫原湘跋。 余同年張子和,有嗜書癖,故輿余訂交尤相得,猶憶乾隆癸丑間,在京師琉 璃廠耽讀玩市,一時有兩書淫之目‧既子和成進士,由翰林改部曹,出為觀察, 偶相聚首,必以蒐訪書籍為分內事,余亦因子和之有同嗜也,乘其乞假及奉諱之 歸里時,輒呼舟過訪,信宿磐桓,蓋我兩人之作合由科名,而訂交則實由書籍 也。子和有二丈夫子,皆能繼其家聲,所謂能讀父書者。今其冢孫伯元,以手鈔 營造法式見示,屬為跋尾‧余謂此書世鮮傳本,而今得此精鈔之本,自娛固為美 事,然人所難得者,最在世守一語。語云: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 盛弗傳。今伯元少年勤學,不但世守楹書,而又能搜羅繕寫,以廣先人所未備, 得不謂之有後乎!余年已及耆,嗜好漸淡,所有不能自保,安問子孫?茲讀伯元 所藏之書,并其題識,知其精進不已,於古書源流及藏舉諸家之始末,明辨以 皙,子和為有文孫矣!他日當續泛琴川之棹,以冀博觀清秘,其樂可何如邪!道 光元年正月十有二日,宋廛一翁。 右李誡營造法武三十四卷看詳一卷錄一卷,小瑯嬛福地影宋寫本,小瑯嬛主 人之所藏也。周官致工遺意具見於此,其中援引典籍至為賅博,頗足以資考訂‧ 即如看詳卷內,引通俗文云:「屋上平曰{T00058},必孤切。」按臧鏑堂刊輯本通俗 文,止舉御覽所引「屋加椽曰{T00059}」一條、廣韵所引「屋平曰[屠尸穌]」一條,今當 以「屋上平曰{T00058}」一條增入;又看詳卷內,引尚書大傳注云:「賁,大也,言大 牆正道直也。」今本尚書大傳注云:「賁,大也;廧謂之廧,大廧,正直之 廧。」其文微異,當兩存之;又看詳卷內,引周髀算經云:「矩出於九九八十 一,萬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規矩設焉,或毀方而為圜,或破圜而為 方,方中為圜者謂之圜方,圜中為方者謂之方圜也。」今本周髀算經「矩出于九 九八十一」之下,無「萬物周事」至「謂之方圜也」四十九字,是則可補今本周 髀之脫佚者矣。以上數端,若無李誡斯編,安所據以證明之?宜小瑯嬛主人之珍 秘之也。道光丙戌重陽後三日,聞箏道人識後。 營造法武圖畫、界畫,工細緻密,非良工不易措手,故流傳絕少,同里家子 和先生購訪二十年不獲,文孫芙川見金吾藏本,驚為得未曾有,假歸手自繕錄, 畫繪之事王君某任之。既竣事,出以見示,精楷遠出金吾藏本上。語云:莫為之 先,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子和先生於是乎有孫矣!夫祖宗之手澤, 子孫或不知世守,況能以先人之好為好乎?且嗜好之不同如其面焉,祖父所好者 在是,孫子所好者或不在是,不能強而同也,孝子賢孫慎守先澤,一物之微,罔 敢失墜,如是者蓋已不數觀矣,而必責以仰承先志,搜羅未備,其亦嘗一察其所 奸何如,而強之以素未究心者哉?雖然,曠百世而相感者,同氣之求也;越千里 而相通者,同聲之應也,況一體相承,曾無間隔,家學淵源,漸染有素,而必謂 繼志述事,不能必之子若孫者,非通論也。芙川好學嗜古,吾邑中蓋不多見,而 金吾所心折者,尤在善成先志哉!時在道光七年八月上澣,張金吾書。 右琴川張君芙川所藏影宋槧李明仲營造法武三十四卷目錄看詳二卷,繕寫工 正,界畫細密,蓋倩名手從月霄先生借鈔。月霄邃于經學,愛日精廬藏書萬卷, 皆手自校勘,經其鑒定必為善本,而自謂此更精妙出其上,洵希世之珍矣。是書 刊于紹興年,明仲紹聖中以通直郎奉勅編修,徽宗朝官至中散大夫,于時艮嶽臺 榭之觀,侈靡日甚,戎馬北來,銅駝荊棘,南渡偏安,臨安土木增飾崇麗,再度 宏規,洪忠宣謂無意中原,不亦信乎!讀是書者,當輿孟元老夢華離黍,有同慨 也!若芙川之好學嗜古,善承先志,則尤足欽仰者。道光戊子季冬,長洲褚逢椿 題跋。 宋李明仲營造法式一書,致古證今,經營慘淡,允推絕作。宋槧本不可得 矣,其影宋傳錄者,在前代已極珍貴,張君芙川善承祖志,不惜重貲,勒成是 編,繕寫摹繢,一一精妙,誠藝林盛事也。顧君心尚有賺者,謂向在都門,見明 人抄本十卷至二十四卷,佹得之矣,以議賈不諧而罷,至今猶勞夢想。予獨以為 君之所見,雖屬舊抄,而圖樣全闕,未審其工拙若何?即如此書,從愛日精廬傳 寫,而工緻轉居其上,夫安知今之不逾於昔耶!書之可貴者無過宋本,亦以校訂 之善、雕造之精耳,豈專尚其時代乎?以是解於君,其或非躗言也。道光八年, 春分後一日,隅山邵淵耀跋。 疇若予工勤帝咨,宋明仲即虞廷垂,嘉乃營造若繪畫,詔編法式付劂剞,別 搆匠巧妙麗盡,悉本古制規矩之,乃知藝能雖小道,平生博洽見設施‧芙川公子 有書癖,蒐討欲究宛委奇,瑯嬛秘笈富充棟,一朝觸眼驚未窺,謂此傳本久罕 覯,當年余祖勞夢思,繕寫願分鄴架寶,感慨恍如范硯遺,嗜古忝同磁引鐵。遺 憾忽償喜溢悲,急求善書更善畫,揮毫吮墨交腕疲,飭材鱗萃細箋註,渥飾翬采 斑陸離,刻雕物類出崖竅,界畫繩墨爭毫釐,工成字畫詫兩絕,縑酬精妙費不 貲,書卅四卷圖樣備,載閱寒暑甫裝池。嗟予陋目侷有福,捧觀炫若古鼎彝,絳 雲書目載六冊,遵王氏本流傳斯,喻皓木經未足擬,考工逸記堪補茲‧君今績學 若營室,矻矻披繹下董帷,沈酣細素得矩蠖,心無近事人豈知。物以罕珍聚所 好,善成先志良難期‧小琅嬛主人以影宋本李明仲營造法式見示,時在道光戊子 春日,秋山孫鋆題,者香女士王婉蘭書。 張君芙川持示其所藏影鈔宋李誡營造法武三十四卷,是書宋槧久亡,舊鈔亦 鮮傳本,好古之士一見為幸。芙川令祖子和觀察嘗購之不獲,芙川借得而手鈔 之,摹觀察像于卷首,于此見芙川不惟善讀書,且善繼志也。自昔共工命于虞, 致工記于周,後世設官,工居六部之一,營造之事,君子所當用心。按誡生平, 恒領將作,前後晉十六階,咸以營造敘勛,其以吏部年格遷者,七官而已,當時 太廟、辟雍、龍德、九成、尚書省、京兆廨,國家大役事,皆出其手,故度材程 功,詳審精密,非文人紙上談可比。今讀其經進割子,有仁儉生知,睿明天縱, 淵靜而百姓定,綱舉而眾目張,官得其人,事為之制,丹楹刻桷,淫巧既除,菲 食卑宮,淳風斯復。殆亦有見於徽廟之侈心,而意存規諷乎?誡歿於大觀四年, 自後神霄艮嶽之役起,童貫領局製,朱劻運花石,宋亦由是南度,是書之存,足 以攷鑒得失,烏得以都料匠視之哉?道光庚寅花朝,鄂州陳鑾跋於琴川之石梅傳 館。 右影抄宋槧李明仲營造法式三十四卷目錄看詳二卷,吾鄉張上舍芙川所藏 也。余嘗論圖書金石諸物,雖聚於所好,而其間廢興得失,亦有關乎世運,世運 昌則萬寶畢呈,不僅文籍也。此書海內稀見,尚願芙川付之剞劂氏,以傳不朽, 不亦大快事耶!梅華溪居士錢泳記。 | |
出版地 | 琴川 | |
出版年(中曆) | 清嘉慶至道光 | |
出版年(西曆) | 1796-1850 | |
共同創作者姓名 | 王婉蘭 王婉蘭 孫鋆 孫鋆 | |
數量 | 8冊 | |
高廣 | (匡24 x 18.5公分) | |
書號 | 04883 | |
索書號 | 213.8 04883 | |
登錄號 | 04883 | |
來源 | 古籍影像檢索資料庫 | |
現藏者 | 國家圖書館 | |
現藏者國家 | 中華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