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請點選圖片瀏覽全書影像
詳目顯示
題名《永樂大典》(江字卷)
作者明解縉等撰
版本/年代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內府重寫本
書號07977
特色永樂大典》始修纂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元年7月(1403),由翰林學士解縉主其事,次年11月即完成,賜名《文獻大成》;然明成祖閱畢後覺不甚完備,又命重修,並加派人力,除令太子少師姚廣孝、解縉主持修纂之事外,下令眾多文官加入,並選取國子監生員和各縣學生能書善寫者,充任繕寫生,總計2,180人投入《大典》編修行列,於永樂五年11月編纂錄完竣。《大典》所收之豐富資料乃得力於前朝秘書監所藏之圖書,包含宋、金、元國子監所收之歷代典藏。明太祖朱元璋攻克燕京後,除接收前代祕閣藏書外,又下詔徵求遺書,設秘監丞專司保管,為《大典》之纂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大典》序云全書採「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繫事…旁搜博采,彙聚群分」,致使奉命纂修諸臣因急於速成,無暇選擇剪裁,故每「字」之下,有的擷取書中一篇,依篇目分韻;有的全錄一書,依書目分韻,體例不甚統一,但也因此收納了諸多元代以前已消失不傳的典籍,故《四庫提要》云:「元以前佚文秘典,世所不傳者,轉賴其全部全篇收入,得以排纂校訂,復見於世」。乾隆38年2月《四庫》開館後從中校輯出385種典籍,共4926卷。足見《大典》對保存文化之功。國圖所藏此本,為「十八陽」韻下卷6700、6701「江」字號二卷。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