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 《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初名《文獻大成》,是一部集中國古代文獻大成的類書。類書者,以類相從,乃是從古籍中輯錄某一類資料,集中羅列,以便於查檢利用,其功能類似於今之百科全書。該部書由翰林學士解縉、太子少師姚廣孝等奉諭擔任總纂修,自永樂元年起歷時6年編纂完成(1403-1408)。全書共22,877卷,目錄60卷,裝訂成11,095冊,總字數達3.7億字。各卷按韻部分列,內容除傳統經史子集外,並擴及豐富之天文、地理、人事、醫藥、僧道、技藝、戲劇等各方面,採輯之圖書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多達八千種,尤宋元以來之佚文祕典蒐集頗多。
國圖所藏此本,為「一東」韻部下的第280冊,所收為卷485至卷486之「忠」字號主題文獻。內容則收錄了《忠經》及《忠傳》兩部典籍。《忠經》十八章,為後漢馬融所著,馬融因有感於孔子撰《孝經》而獨缺《忠經》,因而補之,使忠孝德行得以兩全。《忠傳》又名《國朝忠傳》,原書四卷,該書不著撰人,編寫於明初洪武年間。《大典》存二卷,共收錄先秦至元末45位文臣忠蹟,每位忠臣事跡前皆精選所述事跡繪有一圖,筆畫細膩精緻。書中內文第一頁除鈐有「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外,另有「周暹」白文方印,知本書曾為民國藏書家周叔弢(1891-1984)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