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書目封面

黃帝內經太素
到館調閱古籍 申請數位授權

詳目顯示

詳目顯示
正題名黃帝內經太素
拼音題名Huang di nei jing tai su
作者姓名楊上善
四部類目子部-醫家類-醫經之屬
收藏印記「福海長/春署齋」朱文長方印、「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鴻寶/署齋」白文方印、「星吾海/外訪得/祕笈」朱文方印、「子玉校/勘之學」朱文長方印、「韓/侯」白文方印、「周印/懋琦」白文方印、「子/瑜」朱文方印
版本日本影鈔古寫本
卷數存二十三卷
裝訂線裝
版本行款7行, 行14字, 註文小字雙行, 行約18字
附註項全三十卷, 原缺卷一、卷四、卷七、卷十六、卷十八、卷二十、卷二十一, 凡七卷
題跋釋文 黃帝內經太素存二十三卷二十四冊 唐揚上善撰 日本影鈔古寫本 清光緒間楊 守敬手書題記 (05880) 古鈔本揚上善黃帝內經太素廿三卷又零殘一卷。按李濂醫史、徐春甫醫統并 云,揚上善,隋太業中為太醫侍御,述內經為太素‧顧隋志無其書,新舊唐志始 著揚上善黃帝內經太素三十卷、黃帝內經明堂類成十三卷,崇文總目、郡齋讀書 志、書錄解題皆不著錄,知此書宋代已佚,故高保衡、林億等不及見。宋志揚上 善黃帝內經三卷,未足據也(宋志多不可據)。日本藤原佐世見在書目有此書, 蓋唐代所傳本。日本文政間,醫官小島尚質聞尾張藩士淺井正翼就仁和寺書庫鈔 本得廿餘卷,亟使書杉本〔通行本訪書志,書下有手字,本作木〕望雲就錄之( 原為卷子本,今改為蝴蝶裝)以歸,自後乃有傳鈔本(皆影鈔本)。按黃帝素 問,王冰所注次第與全元起本不同,說者謂全本是原書真面,今以揚本校之,亦 與全本不合,則知全之八卷、揚之卅卷、王之廿四卷,各尊所聞,均與漢志九卷 之數不合,蓋術家之書,代有增損移易,不可究詰也。但揚上善爵里時代,古書 無徵,據其每卷首題通直郎守太子文學臣揚上善奉勑撰注,與醫史所云太醫侍御 已不同。按唐六典,魏置太子文學,白晉之後不置,至後周建德三年置太子文學 十人,後廢,皇朝顯慶中始置,是隋代並無太子文學之官,則上善當為唐顯慶以 後人。又按此書殘卷中,「丙主左手之陽明」注云「景丁屬陽明者,景為五月」 云云,唐人避太祖諱丙為景,則上善為唐人審矣,醫史、醫統之說未足據也。光 緒癸未十二月,宜都楊守敬記。 又按宋高保衡、林億等重廣補注黃帝內經序云,隋揚上善纂而為太素,時則 有全元起者始為之訓解,則知醫史、醫統致誤之由。按南史王僧孺傳,有「侍郎 全元起欲注素問,訪以砭石」語(汲古本誤全為金),則元起亦非隋人,附訂於 此。 今本漢書地理志「蜀郡湔氐道」注「江水過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識 者知其誤,趟一清得見宋本,云是「過郡九行,七千六百六十里」,而又雜引近 代人之說,謂以後世計里強合漢代,即宋本亦未合。汪小米漢志校本又稱說文繫 傳引漢志,與趟氏所見宋本合,則宋本已足據矣。今按此書第五卷「陽明外合於 江水,內屬於大腸」注「江水出蜀岷山郡升遷縣,東南流入海,過郡九行,七千 六百六十里」,亦與宋本漢志合,又足破趙氏之疑,附證於此
出版地日本
數量24冊
高廣(全幅35.7 x 23.5公分)
書號05880
索書號304.1 05880
登錄號05880
來源古籍影像檢索資料庫
現藏者國家圖書館
現藏者國家中華民國
讀取中